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
Scroll to Top

To Top

活動追踪

雕技藝意 – 巧雕之道

On 30, Jul 2023 | No Comments | In 活動追踪, 雕技藝意 | By raymond

巧雕之道

中國現代石雕之發展方針,一向以著重宣傳品種的珍貴性為主。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市場開放後,業界依然以相同策略致力對外推廣,以致大部分世人所認知只限於田黃石和雞血石,對其認同亦局限於“名石”而非“藝術”。無疑專注於全面推介石之品種及名氣,未來價值可能更進一步,但其地位始終只會停留在高級工藝品檔次。……

雕技藝意 – 巧雕之道

當市場所有焦點都集中在「石」 的時候,業內人士只會習慣性地以各種名石,一分高下;對材質普通但具創意的石刻品均不以為然,不屑一顧,導致該類創意作品長期備受輕視低估,其真正價值難以發揮。然而從國際藝術品市場的角度來看,並就筆者多年來在海外辦展的實際經驗而言,只有具創意的作品,才稱得上藝術,也往往最受歡迎。當務之急是如何將長期被視為工藝品之石雕提升至藝術品層次。

壽山巧色芙蓉石-煙雨江南小擺件

筆者認為石藝之道始於前人稱許之巧雕。巧雕是一種創作,也是「石藝」處於萌芽的階段。巧雕藝術由來已久,最為膾炙人口的上佳例子,莫過於在台北故宮博物院展示的翠玉白菜及五花肉石。 「巧雕」可以視之為「高技巧另類雕刻」,運用石頭上不同「巧(顏)色」加以發揮塑造。可以想像﹐面對一塊奇形怪狀、面目模糊、不同顏色的天然原石。如何下刀,如何著手,往往無跡可尋,無法可依,令人不知所措,非一般人或工匠可勝任,絕對是高難度挑戰,需要非凡的思考能力,也就是如今所謂的設計才華。其整個過程是一種創作(藝術),而非工作(工藝);所衍生的原創性,可觀性,難得處,深奧處,比之任何藝術品﹐只有過之而無不及。石藝也好﹐巧雕也罷﹐要求的是雕刻家盡情發揮本身才華﹐將一塊不同顏色的天然彩石﹐透過「以畫入石」的雕刻手法﹐塑造成一件立體或半立體的藝術品;其整個創作過程所遇到的困難和障礙﹐例如石質或顏色的突變﹐固然有賴作者天賦般的機智與技巧來解決﹐其成敗的關鍵也經常受限於彩石的結構﹐導致相關作品的完美程度最終都難免受制於天命。這便是巧雕的精髓﹐亦是巧雕之道。毫無疑問﹐身為一位真正的石刻藝術家﹐所嚮往又足以回味的正是巧雕之道的個中玄機; 另一方面﹐也需要有充分的勇氣與當前的大氣候劃清界限︰不以石材的名氣分高下﹐不要被石材的好壞牽著鼻子走﹐換言之﹐不要做賣身(材料)不賣藝的雕刻者。

老撾石巧色-天鵝湖中舞正方章

筆者長期致力推廣巧雕石藝之道,促使世人意識到「巧雕藝術」 的個中精髓,以及非比尋常的收藏價值;其理據源頭乃來自「因色取巧」 ,「一相抵九工」 ,「巧奪天工」 ,「何其巧也」 ,各種因應創作巧雕藝術品所需要的先決條件,以及所產生的震撼效果。巧雕(石藝)的成功關鍵在於「巧」。 「巧」的個中玄機﹐筆者窮二十多載鑽研﹐最終整理出「六巧」之說。具備「六巧」(巧色、巧思、巧工、巧形、巧妙、巧合)者就是一件完美的巧雕作品。

越南巧色硃砂凍靈猴獻壽鈕橢圓章

「六巧」可以作為對石刻藝術家的要求,也是收藏者的重要指引。一般而言,能達到“巧色”︰不少於兩種顏色,“巧思”︰設計上用足心思,“巧工”︰以畫入石、以刀代筆,“巧形”∶自然勻稱﹑可愛別緻﹐已是成功作品;加上“巧妙”﹐指的是“百看不厭﹑令人陶醉”或“意境內涵、發人深省”﹐更是難得之作;如具有疑是“上色接拼﹑不可思議”的“巧合”效果﹐更加是難能可貴﹐萬中無一。最上乘的巧雕作品更須具備〔五不〕要素︰不可預設﹐不可控制﹐不可強求﹐不可模仿﹐不可思議——完完全全是基於天意與人工的偶遇。

「六巧」的主要樞紐是“巧思”,「巧思」的重要性,就等同壽山石前賢所強調「一相抵九工」 的必要性。 「一相」 指的是業內術語「相石」,而「相石」 也就是「設計」,也是雕刻者在著手動刀之前應有的程序,不但直接關係到作品完成後的面貌,也相當於賜予生命,賦予價值。如何發揮“巧思”的極限﹐完全視乎雕刻家的才華和努力。同樣一塊原石,在設計上是否用足心思,出來的效果,肯定大不一樣,而價值當然也有所不同。 “巧色”與“巧工”都是作者可以操控的﹐而“巧形”和“巧妙”的主要成因也是相當程度受到作者主導﹐只有“巧合”是可遇不可求。由此可見﹐作為一個石刻家﹐一位藝術家﹐應該將全部心思放在「巧」上﹐因為「巧」擁有必然的“舉世無雙”,「巧」可以產生“感覺”﹐甚至“震撼”﹐更重要是“創意”﹐是“意境內涵”的種種藝術品必備條件。

目前的市場氣氛以追逐“名石”為時尚﹐注重珍貴及稀有﹐演變下去﹐不難想像﹐少量可能成為國寶級的工藝典藏﹐其餘可以盛行圈內於一時﹐加上因寶貴資源有限而導致發展空間不大的緣故﹐最終難免步入象牙塔。反觀另一方面的「巧雕」正處於開拓的起步階段﹐由於所需材料不必過分講究也並不難求﹐只要依循「六巧」之論﹐加以發揮宣揚﹐勢必扶搖直上﹔而根據筆者近年在海外辦展經驗及實踐所得﹐要踏上國際藝術舞台,雖是漫漫長路,確實必然的。

許鐵民

巧雕學家

中華巧雕藝術研究所總監

Submi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