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
Scroll to Top

To Top

活動追踪

雕技藝意–鑲嵌的技法與鑒賞

On 25, Jul 2016 | No Comments | In 活動追踪, 雕技藝意 | By raymond

鑲嵌法,又稱屏雕、或者鑲嵌雕,其石雕配件與漆器屏架或掛框的組合在一起,有的石雕配件還與木、牙、角等材料的雕刻部件組合,屬於小件浮雕的範疇,重在畫面設計以及對嵌飾主體——漆器屏風、掛聯或器皿等的選擇。設計包括“器具造型”和“雕刻畫面”。二者力求統一協調,相互襯托,相互輝映。粘貼石刻片的板面一般應略低於外框,底板色調多為暗色,如黑漆等。用各種顏色的壽山石石片粘貼的畫面應疏密有致,符合畫理。石片色彩要注意對比度和光亮度,使整件作品光彩耀目,引人喜愛。

雕技藝意–鑲嵌的技法與鑒賞

清初時期,一代宗師楊璿就曾在壽山石雕羅漢服飾上鑲嵌寶石,用以襯托雕像,使之瑰麗多彩。在中國以金玉珠寶作為飾物的鑲嵌歷史十分久遠,但鑲嵌與壽山石雕結緣則始見於清初。在清朝的不少壽山石雕刻品中,常見到在壽山石雕刻上鑲嵌寶石作為點綴的習慣。這樣的手法形成的一種技法,叫做“鑲嵌法”。在壽山石已經形成獨立審美的今天,人們對壽山石本身的認可度已經很高,極少有人再去做鑲嵌來凸顯效果。

雕技藝意–鑲嵌的技法與鑒賞

卻是20世紀70年代,而把壽山石雕鑲嵌在別的襯託物上,並形成一種技法,為壽山石雕“東門派”傳人林壽堪首創。壽山石的鑲嵌,其代表人物首推林壽堪,他的鑲嵌技藝精湛,在福州堪稱一絕。其具體做法是把不同顏色的壽山石片,按照預先設計好的圖畫進行分解,刻成浮雕,然後再按照圖稿把它鑲飾在漆器的屏風、掛聯、桌屏或器皿等物件上。這種技法產生的背景有兩個方面,一是壽山石色彩十分豐富,人間百色應有盡有。二是福州乃全國有名的傳統工藝之鄉,脫胎漆器的技藝聞名內外,因此把壽山石雕鑲嵌在脫胎漆器之上,可謂珠連璧合,相形益彰。

壽山石鑲嵌的製作程式分為設計、雕刻和粘貼三個步驟。設計包括“器具造型”和“雕刻畫面”兩個部分,二者必須統一協調,相互襯托。粘貼石刻的板面一般略低陷於外框。底板的漆料,宜選擇深暗的色調。雕刻畫面的繪製,多取人物故事、花鳥蔬菜等為題材。佈局宜疏不宜密,穿插宜簡不宜繁。設計時既要使景物便於分解刻製,又要達到構圖完整,符合畫理。畫稿確定後,將其分解為若干部分,分別繪成分解圖,然後再根據設計的要求,選擇相適應的質料與色彩的石片。選材時不僅要有整體觀念,合理配料,還要注意通過自然石色的對比作用,使畫面更加耀目多彩。

雕刻時,先將分解圖紙貼於石片上,按圖鋸坯。遇到與前景交接之處,便要留出適當的餘石,這樣才能使成品銜接緊密。鑲嵌的雕刻方法與高浮雕略同,只不過分解進行而已,但景物隆起的邊沿和側面要稍向內斜,以使作品更富空間感和立體感。

刻製後的分解浮雕石片,經過光蠟處理後即可進行組合粘貼。粘貼石刻的板面一般應略低陷於外框,底板的漆料宜選擇深暗的色調。雕刻畫面的繪製多取人物故事、花鳥蔬菜及博古器皿等為題材。佈局宜疏不宜密,穿插宜簡不宜繁。設計時既要使景物便於分角刻製,又要達到構圖完整,符合畫理。

常用的粘合劑有面漆糊和樹脂粘劑兩種:面漆糊適合於大塊面及不透明石質部分的粘合。樹脂粘劑適用於白色或透明景物的粘合。景物雕件按圖稿逐件粘貼於器物板面上,粘貼完畢並經過檢查後,應平置晾乾。若以面漆糊粘貼,則需放置陰房內,數天後方可取出陳列。

Submi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