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
Scroll to Top

To Top

壽山史學

壽山石學-芙蓉石與清朝皇室

芙蓉其在歷史上的優勢,有清皇室參與是最為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,比如文人雅士對其的推祟,但貴則如帝王將相也不遜色半分。

清朝初期的幾位皇帝,都深為博大精深的漢族文化所吸引,要求滿族人接受並努力學習漢文化。他們也十分喜歡壽山石,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坐像,就是壽山石雕。

芙蓉石與清朝皇室-3

康熙、雍正、乾隆各朝,喜愛壽山石之風更盛,先石也更加講究。名貴的芙蓉石自然得到清朝皇族的寵愛。

據傳,康熙帝御寶“御賜朗吟閣寶”即為白芙蓉石所製;

雍正帝用的“壺中元”、“和碩怡親王寶”、“膺天慶”印璽皆為芙蓉石章;

乾隆皇帝一生所用的壽山石印章,竟多達百餘枚,其中不少是芙蓉石章。

清咸豐十一年,咸豐皇帝臨終時立下詔書:立皇太子載淳為太子,派載恆、端華、肅順等八人為顧命大臣,贊襄政務,並規定他御用的“禦賞”田黃石印章與“同道堂”芙蓉石印章,作為他“殯天”之後下達詔諭的憑信,“禦賞”章作為“印起”,“同道堂”章作為“印訖”,必須同時加蓋方為有效。皇帝將“禦賞”章賜太子載淳,“同道堂”章交由皇太后保管。載淳于同年七月登基,改年號為“祺祥”,可是只過三個月,西太后慈禧便發動了政變,或殺或貶了幾位顧命大臣,將政權連同兩枚印章都掌握到自己手中,改年號為“同治”,垂簾聽政。這個歷史有名的“祺祥政變”的故事,說明了壽山石不僅貴為御用,還參與了一段重大的歷史事件。

芙蓉石與清朝皇室-1 芙蓉石與清朝皇室-2

從乾隆帝祭天時將田黃石作為供品後,田黃石有了“石王”的美稱。有“王”就有“後”。芙蓉石雍容華貴,細膩脂潤,而且清朝皇帝將田黃石章與芙蓉石章一起作為下達詔諭的憑信,芙蓉石順理成為“石後”。

2002年4月,在北京華辰拍賣會上,有一對康熙皇帝御用的芙蓉石印章,估價僅80-100萬人民幣,成交價卻高達390萬人民幣,創下了芙蓉石章的天價。

這對印章是康熙皇帝晚年的用印,質地溫潤細膩,平頂浮雕雙夔博古鈕,雕工精緻。

根據《秘殿珠林》卷記載,康熙五十九年十二月,康熙帝自擇“戒之在得”四字印文,以紀念在位即將60年。次年5月,康熙帝在避暑山莊命大學士、著名畫家張照擬定字體,並由梅玉鳳刻成。這對印章常鈐於康熙晚年的御筆書畫之,《石渠寶笈》中屢有著錄。兩印的印文也是康熙晚年心境的實錄。 “戒之在得”折射出他內心深處的憂患意識與警惕之心;“七旬清健”則反映了他對晚年身體健康的期待。

康熙去世之後,這對印章和其他康熙生前的用印一起封存於紫禁城內。 1900年八國聯軍侵擾,大多數康熙璽印散失,部分流散歐洲。據瞭解,這對印章曾於20世紀初出現於法國某拍賣會,後一直秘藏於外國收藏家之手,此次重現於京城,尤顯珍貴。

Tags | ,

Submi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