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eatured Projects

On 26, Jun 2025 | No Comments | In 已讓 | By raymond
(已讓)壽山石天藍凍-薄意郊遊樂日形章
【擺件】:薄意郊遊樂日形章
【尺寸】:18mm(長) X 15mm(寛) X 66mm(高)
【邊款】:
【印文】:
【重量】:石材重量:41.4公克
【石種】:天藍凍石於水坑的坑頭洞與水晶洞均有出產,已絕產多時,而山坑部份也時有出產。古時有”蔚藍天”、”霞天散綺”、”青天散彩”等等種雅稱。此類石石色微微灰藍,或如雨過天晴,或似深秋初曉、彷如朵朵雲彩,倒影湖波。色蔚藍如藍墨水滴在清水之中,明淨如青天,因而得名。質地純潔透明或半透明者為多,優者如水晶般營澈通靈,肌理間有棉花狀色暈(棉花紋、棉花絮)或藍色點,而灰藍部分多有方向性的細密灰黑點(通常遠看就覺得灰藍,實際上是色點構成的),與水坑天藍凍相類似,以色淡地清者為佳品。時人不易互相割分。高兆(觀石綠)形容謂”出青之藍,蔚蔚有光”,又雲”對之有酒歌板之思”。毛奇齡(後觀石綠)盛贊蔚藍天為”漸如晚霞蒸鬱,稍侵柴焰,而垂似黃雲接日之氣,真異觀也”。書畫家陳子奮對之評”純淨者堪稱妙品”。而現在一般指的天藍凍大部分已是雞母窩的了。
《後觀石錄》用二組詞彙形容天蘭凍,分別是「晚霞蒸鬱」與「稍侵柴焰」。「晚霞蒸鬱」中的「蒸鬱」應指空中的灰濛之氣,在晚霞的照耀下呈現出的通透之感;朦朧中又不失清亮,是因為晚霞最後一絲之光,所帶 出來的淡藍,印染著人們的心靈。「稍侵柴焰」,柴火的最外一亮是白色,再往裡是黃色,逐漸深入後即是藍色,一種不斷晃動、稍縱即失的色調。
【石質】:作品取材福州壽山坑頭天藍凍,坑頭中又以天藍凍與牛角凍為尊,天藍凍為壽山特色品種,有留意敝人的分享,就知道小堂分享的天藍凍不多,就是量太少了,已經絕礦,一料難求。早期的坑頭是偏藍或黑色,石性硬結,然缺點就是不夠乾淨,能夠乾淨者帶藍的,價高得嚇人。此件即為早期坑頭舊物,小堂手中這方天藍凍、這樣的質地算天花板了,還有這樣濃濃的灰藍色味實在是難得,在自然日光下觀望,色澤凍透中泛藍,這種微藍在壽山裡屬很藍的了、這作品冰糖地帶結晶、凍透度和純度高、光感足、作品石性老結,色味佳,石質溫潤,表面油潤細膩,無油自潤,質地凝結,極具美感,實物手感非常潤,入手手感佳。石性穩定、易保養、作品令人回味!
【作者】:佚名
【雕工】:福州西門派雕刻風格,薄意主題為郊遊圖,薄意雕工渾厚、古樸有神。工藝精湛,純手工雕刻,線條清晰自然,淺刻輕描,線條流暢渾化,疏密各異層次分明,取石之長,石雕功藝以意境取勝,調順而不僵硬,深秋之際一旅者騎驢郊遊,冬日意濃,旅者身披絨毛厚衣連帽長外褸,雕師善用天藍洞那一團棉絮巧色,化作主人翁絨毛大衣,印體山間石路,遠境山間秋意高遠,流雲岩樹點綴其中,大空白襯托石體天藍渺渺,意境幽遠,詩情畫意,畫意石中自生,畫意刀法凝練圓融,內韻令人尋味,可惜尋不出雕師出處。
【雕材賞析】:Ple looking <雕材賞析>
【背後典故】:海外回流的東西,我成了他的新身主人,被它的薄意工藝吸引,我對薄意要求很高,作品雕刻的確風格出彩,由於作品年代久遠,追溯不了施藝者名稱了。…… 說起來現在人都有懷舊思想,像這種老的品種舊的工藝,尤其讓人回味。它是已經絕產的…..,如此美物鳳毛麟角,許多新進玩家過門不識依人處,然其身世也是幾經起伏,令人感慨…… 記得年前某位中環律師朋友曾向我所託,留意天藍凍,我記在心裏,經過某些因緣條件和時日…… 日前我分享朋友此物,朋友一眼喜歡…… 故,收藏已讓,謝絕詢價,福安!
【物品說明】:關於天藍凍的介紹,小堂在過去的日子和文章裡也有涉及,這裡不厭其煩的再嘮叨一遍,正宗的壽山石天藍凍從視覺上來看,天藍凍石不是純正的天藍色,而是更靠近灰色。其他地方省市的什麼天藍凍就不多說。
Submi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