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
Scroll to Top

To Top

活動追踪

雕題賞折-仙佛寓意-羅漢主題

On 26, Sep 2021 | No Comments | In 活動追踪, 雕題賞折 | By raymond

羅漢(佛教名詞),是阿羅漢的簡稱,梵音譯(Arhat)。含有殺賊、無生、應供等義。殺賊是殺盡煩惱之賊,無生是解脫生死不受後有,應供是應受天上人間的供養。是偉大的佛陀得法弟子修證最高的果位。

雕題賞折-羅漢經典主題

羅漢(佛教名詞),是阿羅漢的簡稱,梵音譯(Arhat)。羅漢最早是從印度傳入中國。含有殺賊、無生、應供等義。殺賊是殺盡煩惱之賊,無生是解脫生死不受後有,應供是應受天上人間的供養。是偉大的佛陀得法弟子修證最高的果位。意譯為:

壽山石牛角凍-薄意引蝠羅漢鈕日形章

  1. 可以幫人除去生活中的一切煩惱;
  2. 可以接受天地間人天供養;
  3. 可以幫人不再受輪回之苦。

羅漢者皆身心六根清淨,無明煩惱已斷(殺賊)。已了脫生死,證入涅槃(無生)。堪受諸人天尊敬供養(應供)。於壽命未盡前,仍住世間梵行少欲,戒德清淨,隨緣教化度眾。

水坑坑頭凍巧色羅漢賜福擺件

根據民間佛教記載,十八羅漢原只有十六羅漢,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得道弟子,後來在十六羅漢的基礎上發展成十八羅漢。關於十八羅漢後來補上的兩位羅漢,說法不一。

  1. 第一位是坐鹿羅漢,他曾經乘坐他的鹿騎進皇宮勸說國王學佛修行。
  2. 第二位是歡喜羅漢,他清楚世間一切善醜惡,所以在很久以前,他是故印度一名雄辯家,他在辯論時,常帶笑容。
  3. 第三位是舉缽羅漢,他是一位托缽化緣的行者,所以手中一直拿著缽盂。
  4. 第四位是托塔羅漢,他是佛陀所收最後一名弟子,因為佛主懷念佛陀而常手托佛塔。
  5. 第五位是靜坐羅漢,又名為大力羅漢,因為他過去是武士出生,所以力大無窮,能搬動任何重物。
  6. 第六位是過江羅漢,他是一名賢者,過江似蜻蜓點水。
  7. 第七位是騎象羅漢,騎象羅漢是佛主的侍者,他原本是一名馴象師。
  8. 第八位是笑獅羅漢,意思為金剛子,原現是一名獵人,因為學佛,所以不再殺生,獅子來謝,故有此名。
  9. 第九位是開心羅漢,開心羅漢在出家前身是一名乞丐,曾袒露其心,使人覺知佛於心中,所以就叫做開心羅漢。
  10. 第十位是探手羅漢,探手羅漢是一個路邊生,因打坐完經常把手舉起伸懶腰,所以叫探手羅漢。
  11. 第十一位是沉思羅漢,沉思羅漢是釋迦牟尼的親生兒子,佛陀十大弟子中,佛法道行居首位。
  12. 第十二位是挖耳羅漢,意思為龍軍,習慣上稱那先比丘,以論耳根清淨聞名,所以稱挖耳羅漢。
  13. 第十三位是布袋羅漢,因為布袋羅漢經常背著一個布袋,沒時都是笑口常開。現今也被叫做布袋彌勒。
  14. 第十四位是芭蕉羅漢,因為他是出家後常在芭蕉樹下修行,有一天終於在芭蕉樹下修成正果,所以叫芭蕉羅漢。
  15. 第十五位是長眉羅漢,跟騎象羅漢一樣,也是佛的侍者,傳說自從出生時就有了兩條長眉了,所以叫做長眉羅漢。
  16. 第十六位是看門羅漢,是半託迦的弟弟,為人盡忠職守。
  17. 第十七位是降龍羅漢,因為早在古印度之時,龍王偷佛經,他就降幅過龍王,奪回佛經,所以立了大功,所以叫做降龍羅漢。
  18. 第十八位是伏虎羅漢,因為在寺廟外經常遇到有一隻饑餓的老虎,他把他的齋飯分給這隻老虎吃,所以就叫伏虎羅漢。

羅漢之信仰,是傳入漢之後才蓬勃發展起來的。獨特的羅漢文化及羅漢造像的發展,亦成為中國佛教雕塑的重要題材。這一信仰在唐代開始流行,受到禪宗文化及世俗審美的雙重影響,嬗變至今而見成效。

壽山石五彩芙蓉-羅漢洗象鈕正方章

羅漢為了常住世間護持佛法,有”延自壽量”的神通,因此在民間信仰之中,羅漢之形象就被賦予了廷長壽命的概念,清代宮廷在吉雲樓、養心殿以及慈寧宮大佛堂等處,一向也有供奉羅漢的傳統。

福建的壽山石羅漢造像,多有取法江南者,江南地區的羅漢造像,則歷來受禪宗影響。

2010年,山東苛澤的鬧市中發現了一處沉船遺址,在這個古代沉船的遺址中,人們驚訝地發現了一對由紅色壽山石雕刻而成的降龍,伏虎羅漢造像。從這對羅漢的高度成熟中,人們不難看出,元代時”羅漢信仰”在貴族中流行的程度。

然而,羅漢之具體形象,在佛經中并無記戴,因此造像的面目、姿態中也無固定儀軌,實際上造型的自由性可謂極大,亦常受到民俗氛圍感染。民國時期的壽山石羅漢造像中,如林元珠等人的作品當中,甚至可以見到吸取戲曲中的造像元素,將降龍伏虎羅漢,都雕為頭陀造型的例子。

這一形象,其實是當時禪宗弟子對於”自在修行”的一種理解和標志。反映到羅漢造像中時,雖未如此誇張,但也體現為羅漢的體態神情,并不作”正坐斂眉”狀,而是顯得較為自由,肢體語言常表現出一種舒展閑適。

雕刻時是從他們的臉入手,一種似思非思的狀態,再從這種狀態決定到身形的擺設。另外,作品風格來看,人物臉與臉、物與物間隔等等,使作品更富表達力。

五百羅漢是從十六羅漢、十八羅漢發展壯大演變而來,逐漸形成漢傳佛教五百羅漢的信仰傳統。一般五百羅漢的來源有六種說法:

1.  跟隨釋迦牟尼說法傳道的弟子。(十誦律)卷四:釋迦牟尼在世時,有隨他聽法傳道的五百弟子,被稱為(五百羅漢)。

2. 參加第一次結集三藏或第四次結集三藏的五百比丘。(佛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)記載:佛祖滅度次年,迦葉召集五百比丘,匯編釋迦牟尼遺留的著作,參加這一次結集的五百比丘即是五百羅漢。

3. 五百隻大雁所化。(經律異相)卷四十八說:佛祖在波羅捺國為四眾說法時,五百隻大雁聽到佛祖的聲音便飛到佛祖面前,聽佛講法,死後全部升入仍利天,成為五百羅漢。

4. 五百隻蝙蝠,唐玄奘(大唐西域記):五百隻蝙蝠因專心聽誦經之聲而不避火灼,死後托生為人,普證聖果,全部成為羅漢。

5. 五百仙人成羅漢。(智度論)說:有五百仙人因聽音樂天緊那羅女的歌聲而失禪定,後終於成證羅漢果,這五百仙人就是後來的五百羅漢。

6. 五百強盜成羅漢。據說有被官軍挖去雙眼的五百強盜因釋迦牟尼發慈悲而恢復視力,遂感佛祖之思,皈依佛門,終成正果,成為五百羅漢。

黃善伯羅漢古獅大擺件

Submit a Comment